跳到主要内容
返回

中國A股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2019/03/07

 

MSCI明晟於2019年2月28日宣布,增加中國A股在MSCI明晟指數中的比重,分三階段(而非兩階段)將A股的納入因子由5%調升至20%,預計於2019年11月完成。此外,中國中型A股將於2019年11月的階段一併納入,實施時間遠早於預期1。在本文,宏利資產管理的投資團隊闡述其如何把握中國A股市場准入增加的機會作出部局,以及這項發展會為全球投資者締造的機會。
 

市場准入增加和投資者的機會

根據MSCI明晟在諮詢期收集的意見顯示,國際機構投資者傾向分三階段調高中國大型A股的比重,而非原先提議的兩階段,透過延長納入時間,減輕指數調整持股執行期間的潛在交易壓力。此外,大部分投資者還建議,中國中型A股應在大型股比重增加的同時一併納入MSCI明晟指數,從而更順暢地執行納入程序。這料可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取得超額報酬的機會。

完成三個階段後,在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的預期成分股中,將包括253隻大型和168隻中型中國A股(包括27隻中國創業板股票)2。這些A股佔指數3.3%的比重。

2019年11月後的A股比重3

•· MSCI明晟中國指數:                              10.4%(現時比重 - 2.5%)
•· MSCI明晟中華指數:                              7.8%(現時比重 - 1.9%)*
•· MSCI明晟金龍指數:                              6.1%(現時比重 - 1.5%)*
•· MSCI 明晟亞洲(日本除外)指數:         4.0%(現時比重 - 0.9%)
•· MSCI 明晟新興市場指數:                      3.3%(現時比重 - 0.72%)

*宏利資產管理根據A股佔MSCI明晟中國指數10.4%的比重作出估算

我們的觀點和部局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認為,隨著中國A股市場邁向全面納入指數,將為市場帶來「機構化」4的機會,因為在這個目前主要由零售投資者推動的市場上,外資參與度將會提高。

謝企剛認為,這發展將鼓勵採用更有紀律的投資策略,與台灣和韓國所見的情況相若(由部分至其後全部納入MSCI明晟指數)。「宏利資產管理目前在多個策略上均投資於A股市場,為我們提供投資於A股市場以外不存在的中國增長動力機會。」根據謝企剛的觀察,這些公司將包括(但不限於)消費、康健護理、科技行業等若干範疇。「我們將繼續物色可持續提供強勁增長,而且估值合理的股票機會。」謝企剛又預期,隨著全球指數提高中國A股的比重,這些投資組合比重將逐步增加。

宏利資產管理高級投資組合經理方君明認為,有關改變對已經涵蓋深圳A股的大灣區增長及收益策略來說有利。

「我們對A股極感興趣的主因,是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管理層素質改善,多於其獲納入MSCI明晟指數對資金流入的幫助。」投資團隊將與宏利資產管理北京合資公司泰達宏利5的專業投資人員緊密合作,以掌握當地的最新政策和變化,以及產業發展的最新情況。

 

註:

1 MSCI明晟:MSCI增加中國A股在MSCI指數中的比重,2019年2月28日。

2 大部分科技公司在中國創業板首次招股上市,因此中國創業板被視為中國版「納斯達克」。按股票數目和經自由流通量調整的市值計,中國創業板約佔中國A股市場五分之一比重,經自由流通量調整的市值大於深圳主板和中小板。

3 MSCI明晟,2018年12月。

4 逐漸由機構投資者主導,而非個人或零售投資者。

5 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中國為基地,是宏利金融(49%)與北方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51%,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司)的合營公司。

  • 經濟衰退又如何?投資前景還看5大因素

    美國經濟衰退可能一觸即發,或會引起投資者憂慮。宏利環球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Frances Donald提出五項投資者值得注視的因素。

    閱讀更多
  • 銀行業受壓 為特別股創造收益溢價

    面對銀行業危機,特別股在今年較早時間顯著受壓。不過,相對固定收益市場上風險較高的資產,這場危機目前為特別股帶來潛在機遇。

    閱讀更多
  • 關於股利的七個疑問

    股利可成為股票投資者的重要報酬來源之一。究竟股利是什麼?會分配股利的公司是否屬於理想投資?如何在建構投資組合時考慮股利的因素?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