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返回

中美貿易緊張關係進入新階段

2019/05/21

 

經過數月來雙邊貿易談判取得明顯進展後,美國出乎意料地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將中國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的關稅上調至25%,並威脅將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1。中國政府就此作出回應,宣布自2019年6月1日起,對美國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徵收最多25%關稅2。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升級,令投資者對往後發展感到疑惑。在本文,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作出全面分析,助投資者了解各種可能出現的情境,解決現有爭議。

貿易緊張關係持續升級

經過11輪雙邊貿易談判,中美兩國(再度)進入緊張局勢升溫的階段,打破2018年12月雙方同意暫停增加關稅和繼續談判的平靜局面。然而,事態發展仍符合我們的基本預測;我們認為在中美貿易談判期間,短期波動將會加劇,但雙方最終將能達成協議,避免觸發一場全球貿易戰。

無可否認,貿易緊張局勢正升溫,但相信由於受到各自的限制,中美兩國不易在貿易衝突中進一步提高賭注。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或會損害美國經濟,而中國經濟情況可以說較一年前為佳。

  • 美國的情況:儘管美國的通膨環境仍然良好,但我們認為自2018年6月美國首次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以來,其經濟實力已經減弱(2018年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4.2%,對比2019年首季的3.2%)3。下一輪關稅針對3,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對消費者及零售商造成的影響可能比前兩輪關稅更大,可能導致消費品價格上漲,零售商利潤下降,以及可動用收入減少。
  • 中國的情況:相比之下,中國的形勢可說是較去年有利。國內經濟狀況良好(2019年首季國內生 產總值增長為6.4%,而2018年第二季增幅略高一點,為6.7%)4,政府選擇採取定向貨幣及財政刺激措施來推動經濟增長,並推出主要針對消費者的政策,以緩和整體經濟受到的任何負面影響。雖然中國經濟無可避免受到額外加徵關稅拖累,但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對未來的挑戰保持警覺。


中美貿易協議的前景

隨著貿易緊張關係進入一個新局面,我們認為投資者必須了解可能達成協議的不同情境,及其帶來的啟示。

  • 第一種情境是中美之間達成貿易協議,取消自2018年以來加徵的額外關稅。這對市場來說是 最佳結果,因為這標誌著貿易緊張關係象徵性結束,以及雙方承諾尋求長期解決方案。目前,我們認為這是短期內發生機會率最低的情境。
  • 第二種情境是達成貿易協定,但現有關稅(包括2019年實施的最新一輪關稅)保持不變。我們認為,這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即使這為雙方達成最終協議提供框架,但我們的基本預測認為,兩國之間的摩擦將持續。
  • 第三種情境是無法達成貿易協議,雙方繼續徵收現有關稅。
  • 最後,第四種情境是加徵更多關稅或貿易談判破裂。在這情境下,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進一 步升級,包括對進口商品加徵額外關稅。

總結

投資者對近期中美貿易爭議升級和全球貿易戰前景焦慮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認為最初提出的基本預測 仍然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短期波動,雙方最終達成協議。關稅必然會損害中國,但中國政府有空間推出 進一步刺激措施,抵消持久貿易爭議對經濟造成的負面衝擊,例如以經濟增長引擎內需的政策為目標。消費 佔2018年整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70%5。同樣地,美國經濟動力已經減弱,下一輪關稅對國內消費者及零售商造成的損害可能比過往嚴重。按目前情況來說,達成取消關稅協議的可能性最低,但我們認為雙方達成協定,保留現有關稅並為未來達至最終協議提供框架,比全面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較高。

 

註:

1 資料來源:美國貿易代表辦事處,2019 年 5 月 10 日。

2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19 年 5 月 13 日。

3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截至 2019 年 4 月 26 日。2019 年首季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 3.2%,而 2018 年第二季、第三季及第四季分別為4.2%、3.4%及 2.2%。撇除食品及能源,2019 年 3 月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上升 1.6%,而 2018 年 6 月、9 月及 12 月均上升 2.0%。

4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截至 2019 年 5 月 14 日。2019 年首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6.4%,而 2018 年第二季、第三季及第四季分別為 6.7%、6.5%及 6.4%。2019 年 4 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 2.5%,而 2018 年 6 月、9 月及 12 月分別上升 1.9%、2.5%及 1.9%。

5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截至 2018 年 12 月。

  • 經濟衰退又如何?投資前景還看5大因素

    美國經濟衰退可能一觸即發,或會引起投資者憂慮。宏利環球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Frances Donald提出五項投資者值得注視的因素。

    閱讀更多
  • 銀行業受壓 為特別股創造收益溢價

    面對銀行業危機,特別股在今年較早時間顯著受壓。不過,相對固定收益市場上風險較高的資產,這場危機目前為特別股帶來潛在機遇。

    閱讀更多
  • 關於股利的七個疑問

    股利可成為股票投資者的重要報酬來源之一。究竟股利是什麼?會分配股利的公司是否屬於理想投資?如何在建構投資組合時考慮股利的因素?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