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1
經過數月來雙邊貿易談判取得明顯進展後,美國出乎意料地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將中國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的關稅上調至25%,並威脅將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1。中國政府就此作出回應,宣布自2019年6月1日起,對美國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徵收最多25%關稅2。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升級,令投資者對往後發展感到疑惑。在本文,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作出全面分析,助投資者了解各種可能出現的情境,解決現有爭議。
貿易緊張關係持續升級
經過11輪雙邊貿易談判,中美兩國(再度)進入緊張局勢升溫的階段,打破2018年12月雙方同意暫停增加關稅和繼續談判的平靜局面。然而,事態發展仍符合我們的基本預測;我們認為在中美貿易談判期間,短期波動將會加劇,但雙方最終將能達成協議,避免觸發一場全球貿易戰。
無可否認,貿易緊張局勢正升溫,但相信由於受到各自的限制,中美兩國不易在貿易衝突中進一步提高賭注。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或會損害美國經濟,而中國經濟情況可以說較一年前為佳。
中美貿易協議的前景
隨著貿易緊張關係進入一個新局面,我們認為投資者必須了解可能達成協議的不同情境,及其帶來的啟示。
總結
投資者對近期中美貿易爭議升級和全球貿易戰前景焦慮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認為最初提出的基本預測 仍然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短期波動,雙方最終達成協議。關稅必然會損害中國,但中國政府有空間推出 進一步刺激措施,抵消持久貿易爭議對經濟造成的負面衝擊,例如以經濟增長引擎內需的政策為目標。消費 佔2018年整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70%5。同樣地,美國經濟動力已經減弱,下一輪關稅對國內消費者及零售商造成的損害可能比過往嚴重。按目前情況來說,達成取消關稅協議的可能性最低,但我們認為雙方達成協定,保留現有關稅並為未來達至最終協議提供框架,比全面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較高。
註:
1 資料來源:美國貿易代表辦事處,2019 年 5 月 10 日。
2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19 年 5 月 13 日。
3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截至 2019 年 4 月 26 日。2019 年首季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 3.2%,而 2018 年第二季、第三季及第四季分別為4.2%、3.4%及 2.2%。撇除食品及能源,2019 年 3 月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上升 1.6%,而 2018 年 6 月、9 月及 12 月均上升 2.0%。
4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截至 2019 年 5 月 14 日。2019 年首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6.4%,而 2018 年第二季、第三季及第四季分別為 6.7%、6.5%及 6.4%。2019 年 4 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 2.5%,而 2018 年 6 月、9 月及 12 月分別上升 1.9%、2.5%及 1.9%。
5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截至 2018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