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1
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雙邊談判暫停引發市場調整,雙方同意在G20會議後重啟貿易談判,使得中國股市近來行情趨於穩定。儘管如此,宏利環球巨龍增長基金經理人謝企剛認為,即使達成貿易協議,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最終仍將改變目前的全球貿易秩序。他建議投資人應專注於長期機會,仔細選擇應該受益於中國經濟轉型的投資主題,即使在日常波動的貿易緊張局勢中也是如此。
中國貨幣與財政政策發揮效益
謝企剛指出,撇除中美貿易短期衝擊影響,近幾個月來中國市場的表現相對不錯,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中國人行採取寬鬆的政策立場,降低銀行的存準率,並在波動的市場中維持充裕的流動性。財政政策方面,政府推出包括增值稅(VAT)減少3%、降低雇主的養老金繳納率等政策,使得企業拓展業務成本降低,消費者的消費力亦獲提升。此外,房地產和基礎建設也受益於政府優惠政策。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受益於持續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結構改革,通過緩解城市污染和改善產能過剩困擾的產業體質,部分企業已經加強了償還債務的能力,這反過來又支撐了金融體系。謝企剛認為,這些措施使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比一年前更好。
中國經濟轉型帶來投資機會
從中國股市行情的角度來看,雖然關注短期的中美貿易關係發展很重要,但密切關注每日市場波動以及雙邊貿易談判的波動可能會掩蓋整體情況。在最近的波動中,謝企剛認為應堅定長期的角度來看中國股市投資,即中國向更加以消費者為基礎的增值經濟轉型中存在許多有吸引力的機會。這包括消費升級、研發創新與政策驅動等主題,他看好的領域包括私營教育、物業管理、上游技術、工業應用、醫療保健,以及環保等產業。
至於中美貿易關係議題,謝企剛認為未來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將會是常態,只是時有趨緊或趨鬆,而這終將為中國帶來契機,特別是限制中國科技公司進入美國供應商的管道,短期為中國投資格局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但長期可望成為中國公司在更緊迫的時間表上提升競爭力的催化劑。
圖:中國的增長受消費驅動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CEIC; 2018年和2019年的數字(E)是2018年3月摩根士丹利的估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