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風險資產波動劇烈的一年即將步入尾聲,宏利投資管理資本市場資深總體經濟策略師Sue Trinh指出,回顧2019年,總體經濟環境受四個關鍵主題所主導,並且這些主題的主導力將延續至2020年;包括低通膨、全球收益率將長期走低、中國刺激政策為亞洲與全球經濟成長帶來的動能不再,以及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
亞洲經濟成長恐受限
中美貿易談判結果仍為主要風險
Sue指出,在這些主題影響下,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趨緩,至於成長率相對已開發國家出色的亞洲,短期內經濟成長恐受限,見不到明顯復甦,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其一是已開發國家對亞洲出口的需求仍然低迷,而被寄予「救援」期望的中國,由於憂心推動大規模融資計劃恐再度衝擊其金融環境,此波推出的刺激政策影響範圍與規模相當有限。
另一個原因是政策空間的限制。Sue進一步指出,與全球央行全面寬鬆狀況一致,亞洲許多央行已將利率降至接近歷史低位,在貨幣政策空間有限下,不得不將刺激經濟的指望轉向財政政策;例如印度和泰國對企業減稅,印尼進行勞動法改革,中國決定為基礎建設支出提供特定目的債券等。Sue指出,儘管亞洲大部份國家還有實施財政刺激政策的空間,但隨著預算赤字的擴大,赤字融資、流動性和政府預算限制等問題浮現,都為亞洲要在短期內恢復增長的能力造成一定限制。
中美間的貿易戰是另一個延續至2020年的關鍵主題。Sue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美國和中國的長期路線終將走向分歧。因此,儘管當前的貿易緊張略趨緩和,但應不會長久持續。亦即,階段性的中美貿易談判破裂仍然是來年的主要風險,特別是隨著談判的重點擴大到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等更複雜的議題,可能會使本已艱難的談判變得更加微妙。
然而,亞洲2019年整體經濟成長率有望達5.1%,而與新興市場其他地區相比,產出缺口縮小,通膨相對穩定,市場波動率較低,仍相對具有投資吸引力。其中,尤以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較小的亞洲國家經濟前景相對看好。Sue認為,隨著美國企業持續在亞洲尋找足以替代中國進口地位的市場,馬來西亞可能會在短期內成為其首選,其次為泰國與菲律賓。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若全球製造業和供應鏈將永久自中國移出,越南則將是主要的受益者,其次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