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3
相信投資者對「風險」一詞並不感到陌生,但在作出投資決定時,卻未必經常以風險為首要考慮。誠然,投資者應該首先考慮風險,若單憑短期消息進行投資,很可能錯失能達成投資目標的機會。在本文,宏利投資管理亞洲資產配置主管Luke Browne分享他對多元資產的2020年市場展望。
我們的策略性資產配置團隊認為,在進投資配置時,應考慮配置於全球和區域。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辨識資產類別之間、以及同一資產類別內本身的風險與機會 ─ 不論是成長股與價值股、防禦股或周期股,甚至是固定收益內於不同地區及產業不同水準的信用風險/資本架構。
出色的資產配置,意味具有了解全球總體經濟的「大局」觀點,同時配合專業的當地市場知識。這樣便能對長線投資組合進行多元管理,並在此基礎上駕馭市況變動,辨識投資機會。
縱使面對市場潛在阻力,我們相信以下三個關鍵全球性主題可為2020年的投資環境帶來機會。
貿易局勢、聯準會和中國
全球與亞洲的機會和風險
展望2020年,我們對全球各資產類別的風險資產持相對樂觀的觀點。結構性而言,利率處於偏低水準,持續「尋找收益」將成為主要動力。在負殖利率債券總額超過12.5兆美元[1]的環境下,上述發展將有利為投資者提供正面實質收益的資產類別表現。
短期而言,預料新興市場央行將會進行大規模貨幣寬鬆操作,尤其在亞洲,然而,我們並不預期中國推出規模媲美多年前的貨幣寬鬆措施。我們的長遠策略性觀點是新興市場債券的結構素質正逐漸轉佳,可在美國高收益債券和貸款以外,為投資者帶來分散回報。我們亦看好這個資產類別的「利差收益」。綜觀這類資產,預料當地貨幣計價主權債券可提供穩健回報。廣泛而言,我們認為新興市場債券的總回報將會較為可觀,尤其是公司債。
若進一步細分並審視亞洲市場,我們短期看好(從估值角度)H股多於中國境內股票。儘管採購經理人指數展現短期止穩跡象,中國境內股票的動力正在減弱。另一方面,我們普遍看好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因為貿易干擾對其影響較低,當地經濟主要由國內消費帶動,例如:印度、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較長遠而言,我們在亞洲仍然察見不少潛在增長來源,尤其若這地區推動數位經濟發展,成為人工智慧、大數據和機器人技術的持續領導者。鑑於中國在2017年的人均GDP依然只有10,000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6%),因此仍有大量發展空間[2]。
綜觀其他地區,歐元區持續推行寬鬆政策,加上估值吸引,製造業活動呈穩定跡象,因此歐洲有機會出現估值重估。當地經濟增長前景呆滯,通膨維持低水準,預料歐洲央行仍會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歐洲市場內的主要風險,仍然是區內的銀行業。另外,英國脫歐相關的不穩定性降低,或許能為英國的股票及英鎊帶來機會。
持續留意市場因素
展望後市,由於全球央行繼續承諾推行寬鬆貨幣政策,風險資產波動增加的可能性可望降低。然而,我們將留意個別資產類別的波動幅度和明確的市場風險。企業債務可能會引起憂慮,但正如我們先前指出,這意味市場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下行風險。而對我們來說,風險管理一直是核心元素之一。
[1] 彭博資訊,截至2019年11月。
[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