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返回

2020年投資展望系列:亞洲固定收益

2020/02/04

亞洲固定收益市場在2019年表現突出,投資級別和高收益公司債均出現上漲。在這篇2020年前景展望文章,亞洲(日本除外)定息產品部首席投資總監彭德信(Endre Pedersen)闡述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的機會。

2019年的強勁表現源自有利的總體經濟環境

在2019年初,我們於年度展望中列出亞洲固定收益資產兩大來自總體經濟環境的動力:1) 聯準會貨幣政策;2) 中美貿易談判。

  1. 聯準會政策:美國公債殖利率在2019年反覆波動。隨著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由緊縮轉為寬鬆,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較年初水準低了超過130基點[1]。綜觀亞洲,各國央行跟隨聯準會推行寬鬆貨幣政策。投資者追求收益,加上已開發市場負殖利率債券的數量日增,促使資金流入亞洲地區。
  2. 中美貿易關係:中美貿易談判陷入拉鋸戰,繼續在2019年影響投資情緒和全球增長前景。我們將密切關注2020年的談判進展,並相信這因素對優質亞洲公司債的衝擊低於股票。我們認為印尼和印度等消費型經濟體,表現將會優於依賴出口的經濟體。

在此環境下,亞洲固定收益市場於2019年整體表現突出,投資級別和高收益公司債均出現上漲[2]。 

在2020年市況不甚明朗下,基本面維持穩健可助益市場表現出色

踏入2020年,預料亞洲基本因素可望保持不變。儘管全球貿易緊張關係持續,預料未來兩年亞洲GDP仍會較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更為迅速地增長[3]。同樣不容忽視的是,亞洲是少數仍有空間推行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的地區之一。亞洲市場利率普遍高於已發展市場,因此在改行財政刺激政策之前,仍有空間進一步推行有效的寬鬆貨幣政策。

整體上,我們相信亞洲固定收益市場可繼續相對受惠於2020年有利的總體經濟環境,但全球經濟乏力,意味投資者宜加緊提防風險。我們將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的機會分成三個類別來探討:1) 利率、2) 信貸 和3) 貨幣。

利率:全球和地區央行持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 
相信全球在2019年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局面將延續至2020年。聯準會應會採取「穩定至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溫和貨幣政策的環境下,美國公債殖利率可能維持於低水準。整體而言,我們相對2019年看好較長的投資組合存續期(對利率的敏感度),以把握公債殖利率進一步下跌的潛在優勢。 

看好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本地利率市場 
亞洲國家的經濟體系多元化,包括出口以至內需主導的經濟體,可望為債券投資者提供可觀的投資機會。

  • 在2020年,中國的經濟趨勢將會備受關注。我們的基本預測是經濟增長將會趨穩,而通膨出現暫時性壓力(主要源自食品價格)。政府應會推行針對性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但隨著中國逐步將供應鏈搬回境內[4],刺激政策可能只會助益其國內成長,而非區域經濟。更長遠來看,中國債市發展可能於2020年達到另一個里程碑。繼2019年中國債券獲納入彭博和摩根大通指數後,更多全球指數或考慮於2020年納入中國債券,此舉可望帶動資金流入中國債市。

儘管如此,投資者可以把握機會分散投資於中國以外的經濟體,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由於基本面穩健及實質殖利率吸引,我們認為由本土經濟主導的亞洲本地貨幣債券市場將有好的表現。

  • 我們仍然看好印尼的固定收益機會,因為從全球角度來看,印尼殖利率顯得具吸引力(十年期政府債券殖利率約為7%,並獲國際評級機構評為「BBB」級)。債券投資者已受惠於總統佐科威連任、佐科威宏大的改革議題、以及印尼央行在2019年降息四次。鑑於聯準會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加上通膨壓力溫和,相信印尼央行在2020年仍有空間放寬貨幣政策。 

馬來西亞是另一個我們在2020年看好的市場。馬來西亞是在2019年政策行動較少的亞洲市場之一,2019年只降息一次。當地增長由本土帶動,而且通膨水準屬亞洲區內最低水準之一,可望為投資者提供具競爭力的實質殖利率。我們亦估計該市場在2020年有進一步降息的空間。
 



信貸:亞洲債券市場的投資機會

由於全球的貨幣環境寬鬆,預料對優質的亞洲公司債券需求在2020年將維持熱切。此外,我們預期亞洲投資級別公司債不會出現再融資問題,可望於2020年支持信用利差收窄。雖然中美貿易關稅引起負面投資情緒,但中國投資級別信用利差在2019年並未顯著擴大,因為基礎建設和公用事業公司等國營企業,以及政策性銀行等準主權發行人對貿易談判的敏感度較低。整體上,我們看好具戰略重要性的國營企業和個別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的公司債券,其可望持續受惠於政府貸款和財政刺激措施的支持,例子包括收費公路營運商、鐵路營運商或參與國家戰略項目的企業。

從基本因素來看,我們對印度公司債正面看待,但認為其估值的吸引力較低。縱使印度經濟在2019年逐步放緩,但通膨在2019年大部份時間普遍在控制之內,讓印度儲備銀行可以積極降息。然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出現一連串違約事件,導致信貸市場反覆波動;即使流動資金狀況獲寬鬆貨幣政策支持,但仍難免受到影響。儘管面對上述挑戰,但印度最高法院最近裁定,有抵押債權人的求償會優先於無抵押債權人,有利於國際投資者的加入市場[6]。在2020年,我們將會待印度公司債的估值下跌至更具吸引力的水準後才進場。
我們在2020年仍看好亞洲區高收益領域,尤其是較短期的債券。高收益公司債固然可以繼續為投資人帶來收益機會,但風險略高於2019年水準。這些風險包括大量高收益公司債將於2020年到期,以及違約事件可能略為增加,特別是中國的中小型民企。隨著政府採取更具針對性的刺激政策,加上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面對流動資金環境收緊,境內實力較弱的企業或面對更嚴峻的風險。因此,穩健的信貸研究和標的選擇,可提升投資人獲得具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回報的機率。
 


貨幣

在2020年,我們將會密切留意可帶動亞洲貨幣市場漲跌的外部因素,例如是持續的中美貿易談判、美國大選和全球經濟復甦的跡象。因此,我們建議將亞洲債券的投資配置平均分布於美元計價亞洲債券和當地貨幣計價債券,從而分散貨幣風險。我們預料出口型經濟體的貨幣將會更加波動,因為大部份外部因素對它們的經濟增長以至貨幣會產生非利即弊的結果。考慮到貿易戰的相關言論,我們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抱持略為審慎的立場。看好實質殖利率具吸引力,並依賴強勁國內經濟基本因素的市場。不論外部事件發展如何,基本因素將會支持經濟增長和貨幣匯率更趨穩定。從這個角度來看,相信印尼盾的表現會較亞洲區內其他貨幣突出。

作好準備迎接可持續和靈活投資的世代 

宏利投資管理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信貸研究團隊之一。除了對每家發行機構逐一進行傳統研究和財務分析外,我們的信貸分析師亦與專責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研究的內部團隊緊密合作,以檢視ESG因素。此外,我們已為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組合成立ESG專責小組,以監察ESG的進行進度。因此,我們的亞洲債券策略會注意並考慮ESG因素,並以嚴謹的管理程序篩選和量化下行風險。 
亞洲固定收益市場可說是越來越多元化和複雜,目前已擴展至17個市場和14個領域[8]。因此,具有當地成員和專長支持並發展成熟的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宏利投資管理由超過50名遍布10個亞洲辦事處的固定收益投資專才提供支持[9]。我們亦採取「不受地域限制」的策略,以靈活投資於整個市價達18萬億美元的亞洲固定收益市場[10]。這種「混合」策略讓我們盡享三重優勢:降低單一事件風險、分散投資和最大靈活性。

 

 

[1] 美國財政部,截至2019年12月2日。在2019年1月18日,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為2.79%,在2019年8月28日則為 1.47%。

[2] 截至2019年12月6日,摩根大通亞洲信貸指數-投資級別指數上漲10.73%,而摩根大通亞洲信貸指數- 高收益指數則上漲11.58%。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9年10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指出:預期新興和發展中亞洲市場的實質GDP為 6%,已開發經濟體為1.7%,而新興和發展中歐洲市場為2.5%,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為1.8%。

[4] 進口替代是以本土供應商取代海外進口商的政策,從而將供應鏈本地化。

[5] 資料來源:宏利投資管理、彭博資訊。主權評級基於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的評級中位數,截至2019年9月30日。通膨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代表。

[6] Euromoney,2019年11月。

[7] 摩根大通、彭博資訊,截至2019年11月29日。過往表現並非日後表現的指標。

[8] 摩根大通亞洲信貸指數,2019年9月。

[9] 宏利投資管理,截至2019年6月30日。

[10] 亞洲開發銀行、宏利投資管理,2019年6月。

  • 經濟衰退又如何?投資前景還看5大因素

    美國經濟衰退可能一觸即發,或會引起投資者憂慮。宏利環球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Frances Donald提出五項投資者值得注視的因素。

    閱讀更多
  • 銀行業受壓 為特別股創造收益溢價

    面對銀行業危機,特別股在今年較早時間顯著受壓。不過,相對固定收益市場上風險較高的資產,這場危機目前為特別股帶來潛在機遇。

    閱讀更多
  • 關於股利的七個疑問

    股利可成為股票投資者的重要報酬來源之一。究竟股利是什麼?會分配股利的公司是否屬於理想投資?如何在建構投資組合時考慮股利的因素?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