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返回

聯準會歷史性剌激經濟方案

2020/03/17

距離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3月18日)還有三天時間,聯準會在3月15日決定降息一個百分點,雖然市場已預期聯準會在短期內仍會降息,但本次降息的時機實在令市場感到意外。最新的降息行動,令美國利率回復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水準(0%–0.25%)。宏利投資管理首席經濟師兼宏觀經濟策略部主管Frances Donald在本市場通訊深入剖析最新決定。

我們原先預期聯準會將會在3月18日的利率決策會議前作出積極的行動,但亦不致於這次這種程度。我們認為,聯準會已提出幾乎所有可動用在挽救市場及經濟的工具。[1]
 
投資者需要留意,聯準會主席鮑爾於3月15日宣布一系列措施,除了降息之外,還包括:

  • 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QE),涉及金額最少達7,000億美元,其中5,000億美元撥作購買美國公債,另外2000億美元撥作購入房貸抵押證券(MBS)。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偏離早前的正常化計劃,從已到期的房貸抵押證券所獲得的現金,將會重投房貸抵押證券市場,而非用作購入美國公債。新量化寬鬆措施(QE)將會於3月16日星期一開始。1
  • 前瞻指引回報。聯準會在聲明中指出「委員會預期利率目標水準會維持,直至委員會確認經濟成功渡過近期的考驗,並朝向達至最高就業及價格穩定的正軌上。」1 這個立場與我們預測一致:未來五年美國利率均不會上升。
  • 聯準會將貼現率額外調低50個基點,以降低與聯邦基金利率的利差。如果個別銀行在聯邦基金利率市場未能符合流動性需求,可以透過貼現窗口借入為期最多90日的資金,聯準會表示亦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至 0%水準。
  • 運用在2008年推出的換匯交易額度,聯準會及其他中央銀行可動用現行安排,以增強的條款及更低的成本向全球提供美元。主席鮑爾表示, 此舉是避免海外金融市場的壓力滲透到美國本土市場。

聯準會是否做過了頭?為何降息及增加流動性至如此地步?

我們認為,降息具備刺激增長的作用。顯而易見,我們正眼見經濟增長將面臨非常明顯的打擊,影響時間可能短暫,但跌幅之深可能為社會帶來痛楚。不少市場評論認為,此時降息無助刺激經濟增長。我並不認同,降息的確有幫助,只是效果不如以往。截至3月6日的一星期,貸款申請成長55%,主要由再融資需求帶動,正好是降息發揮效用的例證。最低限度,降息應有助消費者減少部份開支,轉化成可支配所得輕微增加。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面對的衰退規模,比單純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衰退還要大,政策制定者推出的措施是為避免潛在信貸危機發生。我們認為,聯準會明顯想避免2008年金融海嘯再現,設法令目前經濟保持像2001年般的衰退,好讓經濟迅速反彈。美國公債市場在過去一周出現大規模的資金問題,對債市造成壓力。正如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記者會指出,傳統上美國公債是最具流動性的市場,出現流動性問題令人憂慮,或衍生更廣泛的市場功能障礙。鮑爾亦提到聯準會支持市場正常運作的重要性。[2]
有何下一步行動?聯準會是否彈藥耗盡?
當然不是。聯準會可能欠缺降息的彈藥,但並非欠缺政策工具的彈藥。我們預期當局在未來數周將推出更多措施。

  • 我們預期聯準會將推出商業票據擔保,支撐企業信貸市場。
  • 我們預期聯準會將仿傚日本央行,實行控制殖利率曲線。雖然我們不可能知道聯準會選擇十年期還是其他年期公債作為控制目標,但可能藉此令殖利率曲線變得陡峭。
  • 聯準會有可能尋求國會批准,允許當局購買公司債及股票,做法亦與日本央行相同。雖然主席鮑爾在3月15日記者會上沒有正面回應此問題,但我們不排除當局今年出招的可能性。
  • 我們認為聯準會將不會實行負利率,至少不會在本周期推行。正如鮑爾在周日記者會所言:「我們不認為負利率在美國是合適的政策回應。」2

如果美國經濟正步向衰退,我們相信,聯準會救市措施未必能避免衰退發生。然而,措施可望支持信貸管道及確保美國公債市場健康運作,防止嚴重金融危機出現。儘管如此,整體前景的可預見性仍然有限,但願陰霾早日散去。

 

[1] 聯準會發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2020年3月15日。

[2]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2020年3月15日。

  • 經濟衰退又如何?投資前景還看5大因素

    美國經濟衰退可能一觸即發,或會引起投資者憂慮。宏利環球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Frances Donald提出五項投資者值得注視的因素。

    閱讀更多
  • 銀行業受壓 為特別股創造收益溢價

    面對銀行業危機,特別股在今年較早時間顯著受壓。不過,相對固定收益市場上風險較高的資產,這場危機目前為特別股帶來潛在機遇。

    閱讀更多
  • 關於股利的七個疑問

    股利可成為股票投資者的重要報酬來源之一。究竟股利是什麼?會分配股利的公司是否屬於理想投資?如何在建構投資組合時考慮股利的因素?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