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返回

美國大選:亞洲將何去何從?

2020/11/11

 

2020年11月3日(星期二),美國選民投票決定誰將入主白宮。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美國東岸時間11 月7日宣布勝選,在撰寫本文時,現任總統川普並未正式承認落敗[1]。與此同時,參議院控制權誰屬仍有未定案,喬治亞州於2021年1月份需要重選兩個參議院議席[2]。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在本文探討拜登作為美國總統對亞洲資產的潛在投資影響。

亞洲區(特別是北亞地區)將會受惠

我們預期,拜登當選總統後,其外交政策的優先順序將會如下:

  • 重建與美國盟友的關係
  • 縮窄收入差距
  • 聚焦中國

我們相信,市場對於美國的外交政策及投資方面的負面情緒可能稍為緩和。雖然預期中美關係並不會有大幅改善,但在新政府下,嚴厲的措辭和急速的政策轉變或會減少。雖然中美雙方在氣候變化,以及減少碳排放的環保目標等有一致態度,但人權依然是政策議程的一個重點,此外,我們認為美國不會撤回自2018年起對中國實施的關稅。儘管如此,市場對貿易糾紛及緊張局勢的觀感將可緩和。
 
從美元走勢而言,預計美元將會保持弱勢,整體而言,有利整體新興亞洲市場表現,對北亞市場內採寬鬆政策國家的貨幣而言稍為更有利。在國會分治的可能性下,美國的稅收、醫療及支援經濟方案,將會是被動式的反應、而非主動式的出擊。任何有關進一步援助的討論,最終很有可能會演變成僵局。
 
新政府上場後,將會以控制疫情為當務之急,美國經濟或會出現「W形」復甦及較低增長的發展軌跡,尤其是當有效的疫苗仍未能有效應用到一般大眾層面。我們認為,這個情況將有利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已從COVID-19疫情中復甦,GDP在第二季增長3.2%,其後於第三季有4.9%的年成長率表現[3]。在增長迴異的情況下,預料更多資金將因此流入中國。最後,拜登的政策將會傾向與已開發市場修補關係,讓地緣政治風險減退,應有利超大型跨國公司。
 
聚焦選舉對北亞市場的影響

過去四年內,美國政府策略性地運用了不少限制措施,阻礙一些大型中國電子設備生產商及半導體研發商,並在部份產業內,實施圍堵其經濟發展的策略。這個趨勢已間接惠及一些亞洲區內的高科技公司,例如台灣及韓國便有不少例子。
 
新一屆政府當選後,對北亞市場有甚麼影響?
 
我們預期,中美之間的貿易及科技業務磨擦將可稍為降溫,然而,整體上美國仍可能會長期維持遏止中國於科技行業崛起的策略方針。另外,投資者可以預期,中國在逐漸成為國際社會一員的過程中,將會更重視由各國發展出、以規則為藍本的慣例。同時,由於貿易磨擦可望減少,跨國公司或許會放慢供應鏈遷移的速度,並有可能發掘在中國「十四五」計劃下透過「雙循環」引發出的新機會。
 
聚焦選舉對東南亞市場的影響

我們先前指出,自從中美貿易戰於2018年開始並於2019年加劇後,亞洲各國已著手推出自救政策,以維持經濟增長,亞洲區會以區域化的概念來發展,取代原來的全球化概念。
 
因此,我們相信低技術及製造業供應鏈,會繼續轉移至東南亞市場。此外,弱勢美元有助降低東南亞國家的資金成本,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及資金流入。例如, 由中國牽線,並與法國、日本、南韓等多國合作的多家企業,最近決定一項於2033年前計劃投資總值達350億美元的印尼鎳開發商及設施投資案,便是一個實例[4]
 
印度方面,油價對該國帶來的影響值得關注,年初至今,印度的國際收支平衡受油價下滑而有所改善。拜登政府上場後,對伊朗的態度和移民政策,很可能對印度石油進口帶來正面影響。我們亦相信,當地的製造業可繼續受惠政府對「印度製造」的支持政策 (本地生產可獲減稅及其他優惠) ,外部環境亦有利印度製造業,因為不少公司仍希望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建立供應鏈。
 
亞洲區內仍有健全的增長引擎

雖然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對北亞區和東南亞地區分別帶來直接及間接影響,但投資者需要留意,選舉是單獨事件,可被視為美國日後的政策走向以及對亞洲區的傳導影響,但不宜就此作最終定論。事實上,亞洲區擁有不少增長動力、能夠貼近疫情後大眾的消費,互動和交易的行為。另外,亞洲區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已開發市場為快,當亞洲變得愈來愈自給自足,可發展出區內的交易、科技及消費生態環境,我們相信,投資者若希望能於亞洲增長中分一杯羹,或許需要在區內發掘更多投資機會。

 

[1] 彭博資訊:拜登宣布勝選,向美國人提出修補分裂,2020年11月8日;衞報:川普拒絕承認落敗,2020年11月7日。

[2].金融時報,2020年11月8日。

[3] 中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10月21日。

[4] 路透:由中國企業牽線、計劃投資總值350億美元於印尼鎳開發商,2020年10月16日。

  • 經濟衰退又如何?投資前景還看5大因素

    美國經濟衰退可能一觸即發,或會引起投資者憂慮。宏利環球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Frances Donald提出五項投資者值得注視的因素。

    閱讀更多
  • 銀行業受壓 為特別股創造收益溢價

    面對銀行業危機,特別股在今年較早時間顯著受壓。不過,相對固定收益市場上風險較高的資產,這場危機目前為特別股帶來潛在機遇。

    閱讀更多
  • 關於股利的七個疑問

    股利可成為股票投資者的重要報酬來源之一。究竟股利是什麼?會分配股利的公司是否屬於理想投資?如何在建構投資組合時考慮股利的因素?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重要通知 : 近來常有不明人士假冒本公司名義,提供投資服務或謊稱協助安裝不明應用程式於手機等行動裝置,在此提醒切勿相信不明來源所提供之訊息,也切勿提供個資或甚至匯款給不明帳戶或人士。

查看更多
確認